高球氣氛濃罩香江
高球旋風,隨著於本週四舉行的UBS Hong Kong Open(香港公開賽)襲捲香江。這場歐、亞巡認可的職業比賽,總獎金規模兩百二十五萬美元,雖然獎金沒有高過前一周的Barclays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四百萬美元),與剛剛結束賽程的HSBC Champions(冠軍高球賽;五百萬美元)。然而,悠久的歷史讓尊重傳承,重視紀錄的歐美球星,紛紛前來參與這場亞洲盛宴。[詳全文] |
美巡賽獎金愈來愈高,但美元也愈來愈弱!
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的獎金規模呈逐年成長,尤其是執世界牛耳的美巡賽,總獎金五百萬美元以上的比賽不在少數,使得今年球季創造了九十九位百萬美元身價的選手,比去年還多了六席。當然,歐巡賽也不遑多讓,不過最主要還是因為歐元升值、美元貶值所造成的消長情況,百萬美元男從原本的三十一位成長至今年的四十七位。很明顯地,在比較選手的荷包時,絕對要把匯率計算進去。[詳全文] |
「翼足事件」差點又上演!
還記得2006年在翼足球場所進行的美國公開賽嗎?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其實只要打個平標準桿,就能夠連贏三座四大賽,即使柏忌,隔天也有十八洞延長賽可以打。然而,決定勝負的第十八洞開球歪掉,接著打到樹,只向前推進了二十五碼,然後下一球掉到沙坑,第四桿又未能上果嶺,最後苦吞雙柏忌,吃下職業生涯最大的一場挫敗。這就是有名的「翼足事件」,不過米克森顯然沒有從中記取太多的教訓。剛剛在上海落幕的HSBC Champions(冠軍高球賽),米克森的「翼足噩夢」又來了。[詳全文] |
冠軍高球賽掀高潮,亞巡選手從中學取經驗
前一週的四百萬美元大賽Barclays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亞巡賽選手Jin Park(朴正)至少還挺住第四名的位置,不過緊接著在上海開打的HSBC Champions(冠軍高球賽),隨著歐巡賽選手的加入戰局,領先榜盡是美、歐巡賽選手的天下。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最後在延長賽花了一番工夫,總算不致於上演另一齣左手崩盤秀,抱走了八十三萬三千三百美元的冠軍首獎。[詳全文] |
名將再度主宰新加坡,亞巡選手望獎金興嘆!
Barclays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的總獎金水準讓人稱羨,這三年來從兩百萬美元,加碼到三百萬美元,今年更來到四百萬美元的的門檻,其中冠軍可獲得的獎金從三十一萬五千美元,成長到四七萬五千五百美元,今年則來到六十三萬四千美元,幾乎比美歐巡賽的大賽規模。想想看,目前暫居獎金王的梁文沖所累積的獎金還不到五十萬美元,就可知道這場比賽對亞巡賽獎金王有多大的影響。[詳全文] |
太陽魔鬼城,亞洲人在異域尋夢
滿載國人祝福的美巡賽圓夢計畫雙戰士高柏松與黃東樑,美國時間十月三十一日完成Q-School考試第二天的賽程,高柏松排名在安全名單內的並列第二十五名,而黃東樑則進入晉級紅色警戒區的並列第六十三名。這場美巡賽第一關資格賽事有七十四位選手出賽,預計取前二十五名晉級第二關。亞利桑那是有名的太陽魔鬼城,白天日曬強烈,陽光從地面反射令人感到眼睛刺痛,西方人打球時眼睛雖怕曬,但看到東方選手撐起大雨傘遮陽時,仍感到嘖嘖稱奇。[詳全文] |
七十七歐元的差別,資格賽或不資格賽!
雖然2006-07年歐巡賽行程上還有一場總獎金四百萬歐元的Volvo Masters(富豪名人賽),不過眾所周知,那只是一場獎金榜前六十名才能取得資格的賽事。換句話說,這一季的「全」歐巡賽已經隨著Mallorca Classic(馬約卡菁英賽)結束正式劃下句點,而在最後一刻順利打進獎金榜前一百一十七名的選手,無疑成為另類的大贏家。相對地,在最後一刻被躋出榜外者,則只能「含淚」參加接下來開始展開的資格賽。[詳全文] |
兵分三路,亞太三傑世界爭光
打完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團體隊際賽Asia-Pacific Team Championships–Nomura Cup(野村盃亞太隊際錦標賽),中華隊本屆四位代表選手,隨即歸建各縣市角逐九十六年度全國運動會至高榮譽。最後,由詹世昌帶領新竹縣拿下團體與個人金牌,蔣宸豑則代表台北縣拿下團體與個人銀牌。緊接著在本週,由於香港、新加坡和美國各有三場重量級大賽,使得中華高協要兵分三路,將三位目前狀況最好的選手分派參賽。[詳全文] |
輸了索罕盃,索倫絲坦苦樂參半
一向由主場掌握優勢的歐美女子對抗賽Solheim Cup(索罕盃),今年在瑞典Halmstad Golf club(漢姆史泰德高爾夫俱樂部)所進行的賽事不再依照過去五屆的慣例。團體賽落後歐洲隊的美國隊,在歐洲的主場贏得第十屆的賽事獎盃,雙方對戰的紀錄擴大為七比三。這場比賽結果,對於即將於年底開打的Lexus Cup(凌志盃)國際隊隊長Annika So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只能用苦樂參半形容。[詳全文] |
美巡賽的兩個狀元郎,季末拼搶前三十名!
2007年球季的美巡賽已經漸入尾聲,接下來三週的比賽一結束,獎金榜一百二十五名外的選手就只能自求多福了。當然,原本就默默無聞的選手,即使屆時真的被打入資格賽,大概也沒多少人注意,不過去年底從資格賽和國巡賽脫穎而出的兩位「狀元郎」,是不是在這個球季打出應有的身價和水準,現在或許就是最佳的檢驗時刻。去年的資格賽狀元郎是誰呢?恐怕在上週的Frys.com Open.(佛萊斯達康公開賽)之前,沒多少人記住George McNeill(喬治‧麥克奈爾)的名字。[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