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新主張
球事e新聞
桿弟小報告
開心小白球
高爾夫教室
高球搶先報
瑪麗會客室
高球電視台
 
伊梅爾曼:連兩週領先五十四洞,但連兩週屈居第二!

看著人家親吻著冠軍獎盃的畫面,對Trevor Immelman(崔佛‧伊梅爾曼)來說,連拿兩場第二名心裡確實不好受。這位現年二十六歲的南非選手,最近在美巡賽的兩個禮拜就是少了點機運,連著兩場比賽打完前五十四洞都站在領先榜上,不過最後的結果卻都不盡人意,連著兩個禮拜苦吞第二名,只能眼睜睜著別人抱走冠軍獎盃,以及多出幾近三分之二的冠軍獎金。[詳全文]
半年之間,巴克躍居世界排名八十!

對職業高爾夫選手來說,闖進世界排名百大是第一道門檻,終極目標則是挺進五十大,讓自己能夠自由參加所有的四大賽。然而,翻開世界排名榜單,你會發現這一百位選手絕大多數都是美、歐兩大巡迴賽的選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大巡迴賽的積分夠多,所以選手的排名跳動起來也就夠快。相較之下,兩大巡迴賽的選手想要躋進來,那難度可就高出許多了,截至五月十日為止,總共也只不過只有四位選手點綴其間。[詳全文]
不再老二,佛瑞克揮別輸球陰霾!

論「悲情」,目前高壇真的沒有人比得上Jim Furyk(吉姆‧佛瑞克),而且他還是一位擁有四大賽冠軍頭銜的一流選手,因為他最近兩年的手氣真是背得可以,第二名幾乎成為他的同義詞。像三個禮拜前的Verizon Heritage(傳承盃高球賽),佛瑞克打完決賽日的前十一洞還領先兩桿,沒想到最後卻在延長賽輸給了二十五歲的澳洲小老弟Aaron Baddeley(艾隆‧貝德利),「成功衛冕」令人失望的第二名。[詳全文]
不敵病魔,老虎製造者與世長辭

誰是老虎製造者呢?也許你馬上會想到Butch Harmon(布屈‧哈蒙),他是一手打造出Tiger Woods(老虎‧伍茲)的著名教練,或者認為是後來讓伍茲重現高峰的Hank Haney(漢克‧韓尼)。話這樣說是沒錯,但實際上,還有誰敢跟Earl Woods(厄爾‧伍茲)搶這個頭銜呢?然而,這位伍茲的「幕後推手」將永遠成為追憶,他在美國時間五月三日家中病逝於前列腺癌,享年七十四歲。[詳全文]
五大企業&台灣禮品公會,撐起台灣希望職業巡迴賽

台灣職業高球界資源大重整,原本台灣禮品公會與台灣科技聯誼會所舉辦的「科技MIZUNO台灣禮品職業高爾夫巡迴賽」,今年正式更名為「台灣希望職業高爾夫巡迴賽」。首場賽事「勝華職業高爾夫錦標賽」預定在五月九日於林口東華球場展開四回合的激戰,正式為今年球季揭開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企業全力贊助相挺下,巡迴賽今年六場賽事總獎金規模將一舉突破一千兩百五十萬元,創下近年來台灣職業高球巡迴賽事總獎金的新高點。[詳全文]
職業選手嶄露頭角,印度高爾夫崛起!

在一些開發國家中,隨著經濟的高度成長,隨之而來的就是高爾夫的興起,中國就是最佳的例子。這個十三億人口的超級大國,近年來幾乎成為全球的第一超強吸金器,使得各國淘金者無不爭先在此爭一席之地。然而,同樣擁有十億人口以上的印度在吸金能力上也不遑多讓,說她是甦醒中的第二巨人一點都不為過,不過就高爾夫實力來說,印度非但凌駕在中國之上,在亞洲各國更是佼佼者。[詳全文]
高麗妹又贏球了,「韓流現象」持續擴散

台灣每年所舉行的兩場女子重要職業賽事,最近幾乎全部被韓國選手所包辦,說是「韓流現象」倒也不為過。然而,「韓流現象」其實不僅僅發生在台灣而已,因為這股高壇新勢力在近幾年呈快速成長,不但在日本女子巡迴賽具有一定份量,更在執全球女子高壇牛耳的美國女子巡迴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幾乎每一場比賽的競爭榜上都少不了高麗妹的漢字拼音名字。[詳全文]
澳洲人連兩週獲勝,但四大賽呢?

這幾年來,Stuart Appleby(史都華‧艾波比)都有澳洲老大哥的風範,只是這位年近三十五歲的中生代選手雖說是當今最會贏取美巡賽的澳洲人,不過穩定性卻有待加強。想想看,像Jim Furyk(吉姆‧佛瑞克)、Sergio Garica(瑟吉歐‧賈西亞)、Adam Scott(亞當‧史考特之類的十大後半班選手,他們總是能夠維持住自己的排名,即使跌出十大之外,通常很又可以回到原來的位置,但艾波比似乎就少了這樣的定性。[詳全文]
Young Gun們的下一座四大賽?

在職業高爾夫裡面,Young Gun是用來形容競爭力強勁的年輕選手,通常指稱的都是二字頭的小伙子,最好愈年輕愈好。以近十年的高壇來說,最恐怖的Young Gun當然非1996年剛出道Tiger Woods(老虎‧伍茲)莫屬,當年他十一場比賽五場打進前十,拿下兩座冠軍,接著在隔年的奧古斯塔以十二桿之差輕鬆獲勝,從此強勢主宰當今的巡迴賽。然而,隨著伍茲邁入三十歲,Young Gun似乎已經不再是高壇的主角了![詳全文]
佛瑞克的最難承受之重:怎麼又是第二名?

職業高壇常常流行「悲情色彩選手」的話題,意指球技一流(這裡說的是世界排名前十),但名列第二名的機會總是比拿獎盃的次數來得多的選手。最有名的例子在美巡賽有Davis Love III(戴維斯‧洛夫),歐巡賽則有Padrai Harrinton(派洛‧哈靈頓),這兩位選手職業生涯所累積的第二名都超過二十次。現在,這兩位選手顯然已經告別悲情了,除了最近第二名變少了之外,他們的世界排名也跌出十五名外了。[詳全文]
共1467/147(筆/頁),目前在 <<<  121122, [123], 124125126127128129130   >>>
 
Lookgolf Online Copyright ©2003. 
《羅開高爾夫頻道》版權所有 羅開數碼有限公司。轉載必究
Lookgol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Lookgolf.net.tw / Best Viewed in 1,024x768